农科讲坛第29期即将开谈

  农科讲坛第29期将于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上午9:30在国家农业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期农科讲坛特邀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福合研究员围绕梅花鹿的相关研究开讲。敬请关注。

  杨福合,男,河北省博野县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特种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专家。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特种动物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政协吉林省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

  杨福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科研成果30余项。获奖成果25项,作为第一、二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省院级科技进步奖等各类成果17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笔出版著作7部。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农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先后荣获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创新人才一层次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建国60年全国畜牧兽医杰出专家等称号。

  

  特种动物研究领域的领路人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

  他扎根偏僻山村开展研究三十五年,他牵头建设世界最大的特种动物基因库,他一心为了事业与家人聚少离多,他曾带领濒临“破产”的研究所走出困境,他就是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研究专家,特产所“特种动物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福合研究员。采访他时,他正在带领师生用外科医生般娴熟的刀法解剖样本,忙碌了一天的他脸色似乎有些疲惫,但谈起自己心爱的事业,他又滔滔不绝的聊了起来。

  扎根山区 三十五年成绩斐然

  1982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杨福合来到远离家乡、地处吉林省左家镇偏僻山沟的特产所工作,当时研究所条件十分艰苦,交通、生活、通讯极为不便,和他同期来所工作的学生纷纷离去,只有他坚持了下来。三十五年来,杨福合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科研成果30余项,获奖成果2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省级、院级科技进步奖等各类成果奖17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笔出版著作7部。天道酬勤,杨福合为事业的奉献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农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先后荣获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吉林省创新人才一层次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建国60年全国畜牧兽医杰出专家等称号。

  立足生产 改变特种动物饲养“无种”局面

  我国有规模的特种经济动物大约有二三十种,饲养品种多依赖外国进口,杨福合积极推动建成我国特种动物品种审定体系,改变了我国特种动物饲养业“无种”局面。在茸鹿品种方面,他参与了四平梅花鹿、敖东梅花鹿、东丰梅花鹿、兴凯湖梅花鹿、西丰梅花鹿、清原马鹿、塔河马鹿、伊河马鹿和琼岛水鹿等品种的国家品种审定工作,使我国茸鹿育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积极推动吉林梅花鹿、敖鲁古雅驯鹿和东北马鹿的遗传资源命名,并使得遗传资源得到保护。在毛皮动物育种方面,杨福合参与完成的明华黑色水貂和名威银蓝水貂的品种培育,对我国水貂品种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大力推动家兔和犬的品种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工作,填补了我国家兔、犬品种审定工作和遗传资源鉴定的空白,成功审定了吉绒獭兔、浙系长毛兔、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川白兔、昆明犬等新品种,鉴定了九嶷山兔、哈萨克牧羊犬、贵州下司犬、西林矮脚犬等遗传资源。

  破解生命密码 建成世界最大特种动物基因库

  我国是人工养鹿和应用鹿产品最早的国家,但近十几年来一些科学难题阻挡了整个学科发展,致使鹿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杨福合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启动了“中国梅花鹿基因组计划”,如今已完成的“中国梅花鹿基因精细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鹿类动物参考基因组,为国内外同行深入开展鹿类动物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有望揭开鹿类动物神秘的“面纱”。为保护珍稀、濒危特种动物种质资源,为特养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杨福合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国家科技自然资源共享平台项目,牵头国内多个相关单位,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特种动物基因库,并利用基因库所保存的遗传资源培育出一批特种动物新品种。

  敢为人先 带领特产所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2年,杨福合开始担任特产所所长,当时的特产所被定为“转企所”,经费极度短缺、专家屈指可数、科研装备落后、可谓是地处偏僻乡村的“大农场”。上任后,杨福合积极谋划研究所长远发展,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学科布局、创办企业增产增效,带领特产所的广大干部职工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使特产所的面貌大为改观。2012年,特产所由左家搬到了长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作为整个特产行业的领跑者,杨福合倡导“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组建了能够支撑特种动物产业发展“科研链”的七个团队,鼓励所内各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学生、共同申报课题等方式夯实学科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特产行业的高层次科研人才。目前,特产所有关特种动物研究的仪器设备、专家团队、经费支持强度均位于国内外前列。

  历久弥坚 奉献科研矢志不渝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之年,杨福合把他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特种动物领域的科学研究,他引领特产所走出低谷,见证了特产事业的腾飞壮大。每每谈起特种动物的科学研究,他总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然而谈起家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三十多年他一心为特种动物领域的科研、特产所的兴旺、特产行业的发展而奔波,他与妻子儿子多年分居两地,与他们聚少离多。如今到了退休的年龄,卸下了所长的千斤重担,杨福合可以更专注于科学研究,他说,“我想做的事就是全面提升我国特养业的整体实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把我毕生研究的经验积累和研究方向传下去,把制约特产业、特种动物养殖业的难题一个个攻破,推动我国特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勇于探索,求真务实,从业三十五年,他是我国特种动物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路人,不断进取,甘于奉献,年逾花甲的他依旧奔跑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县域观察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