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州城市风貌
成都市社区保障激励资金怎么来的?又有何特色?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成都整合市和区(市)县两级“村公资金”和“公服资金”,建立了社区专项保障资金和专项激励资金“双轨并行”的经费保障激励机制,这些资金采取“村财村管、居财居管”的方式,解决社区“无钱办事”的难题,实现“有钱活用”局面。
社区有了专项资金,发展和治理也有了底气。“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的使用过程,就是党组织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过程,发动社会各类资源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的过程。”彭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提升放大资金的使用能效?该负责人谈到,彭州打出关键几招,首先,重管理、优机制、强责任,推动资金使用过程规范化;其次,抓治理、促参与、助发展,推动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化;最后,用智慧、重激励、展场景,推动资金使用成效最大化。此外,为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社治委联合市纪委、巡察办、派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建立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协同发力、下沉监督。
撬动各方主体参与,是发挥社区保障资金杠杆作用的关键。该负责人介绍,彭州立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以项目化对方式发挥社区保障激励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部门、企业、群众广泛参与,全市各地涌现了各类创新做法。
例如,丽春镇花棚社区以“社区保障资金出一点、奖励资金用一点、群众补一点”模式,动员 53 户村民自发筹集资金实施绿道建设,村民主动让出闲置土地并捐出花木用于美化步道景观,打造出人民渠沿线1.35公里的花舞林荫健康步道。
再进一步,发挥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部门和社会资本参与。在彭州市敖平镇,18个乡村集中居住区构建起“村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架构,利用社区保障激励资金135 万元撬动各类资金近600万元,完成89个“民生心愿”项目,解决了居民小区环境脏、停车难、治安差等难题。丹景山镇新春村岳家林盘通过社区保障激励资金提升辖区营商环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300余万元,打造300余亩的“特色水果观光农业产业园”,年产值近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