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微信图片_20201206133838.jpg
摘要:对我国油用牡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扶持政策不足、良种培育技术欠缺及全产业链模式尚未建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阐述,重点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并针对完善扶持机制,加大良种、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建立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给出了策略建议,希望通过对我国油用牡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让人们加深对油用牡丹的了解,助推我国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

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籽是受果壳和种壳双层保护的坚果,具有天然的“长寿”基因,除传承了牡丹本身具有的特性外,它更有自己独特的医药和营养成分[1]。2003-2006年山东省菏泽市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出牡丹籽油,获得了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并于2011年3月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新资源食品许可证书[2]。牡丹籽油富含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与α-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约为1:1:1.5,是非常完美的黄金比例。牡丹籽油还含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杀菌、促进细胞再生、激活末梢神经、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作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用可以美容养颜、消除色素沉积、减少皱纹、使肌肤细腻光洁富有弹性,并对治疗口腔溃疡、鼻炎、关节炎、皮肤病等有奇效;每天直接内服6~10mL牡丹籽油,对身体大有裨益,特别是在饮酒前,内服少许牡丹籽油,还可迅速保护胃、肠和肝功能。

随着牡丹籽油正式通过国家“新资源食品许可”,牡丹籽油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牡丹籽油将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微信图片_20220106163900.jpg
1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1.1油用牡丹资源分布及种植情况牡丹作为花卉和药用植物栽培利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油用牡丹的原种是从药用牡丹转化而来,目前分布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陕西太白山、安徽亳州、铜陵凤凰山、甘肃以及湖南湘西等。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27个省推广种植油用牡丹面积已接近6.7万h㎡,其中能形成稳定产量的面积不足7000h㎡,集中在安徽毫州和山东菏泽等地。目前,油用牡丹种植方法主要有套种、林下种植、荒山荒坡种植,现在用于商业生产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目前,陕西省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为2840h㎡.根据陕西省油用牡丹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发展油用牡丹13.4万h㎡,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4家,建成年产牡丹籽35万t、年产牡丹籽油7万t的高档木本食用油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以及产供销产业建设,实现油用牡丹产业年综合产值980亿元[1]。1.2 油用牡丹加工利用情况目前,油用牡丹的加工主要集中在制取牡丹籽油以及副产品的初步开发。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全国共有10余家牡丹籽油生产企业。其他对于油用牡丹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的研究尚处在实验室阶段。2014年由陕西省林业厅扶持的陕西省首家年产1000t牡丹籽油自动化生产线在陕西兴森源生物科技公司正式投产运行。该生产线由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工程总承包,采用低温压榨、低温精炼、氮气覆盖等先进技术,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油用牡丹籽加工生产线。1.3 油用牡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目前对于牡丹籽油的加工技术研究多处在实验室阶段,主要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溶剂浸提和传统压榨工艺。邓瑞雪等[3]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萃取过程中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CO2流量等因素进行优化,获得的油脂萃取率最高为30.7%;易军鹏等[4]采用提取时间较短、工艺更为简便的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出油率分别为24.89%和24.52%;另外,白喜婷等[5]在牡丹籽油的精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并且脱色过程可使牡丹籽油过氧化物和磷脂含量降低。

微信图片_20201206133804.jpg
2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扶持政策有待完善、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对油用牡丹的产业化推广在政策上给予较大支持,但是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土地租赁费、种苗费、整地费、农药化肥费等),油用牡丹种植3~5年内是没有经济效益的,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家财政有必要给予种植户适当的补贴,才能引导出油用牡丹的种植示范效应。另外,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留下来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这势必造成油用牡丹种植和采收成本的增加。因此,油用牡丹产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油用牡丹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相对缺乏在育种方面,我国历来重视牡丹花的观赏性能,大多通过嫁接或分株实现快速繁育,除用于播种、繁殖外,牡丹籽一般被当作废弃物处理。因此,目前除了“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外,产量高且品质佳的油用牡丹品种还相对缺乏[6]。同时,相关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也是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油用牡丹全产业链模式尚未建立

油用牡丹从种植、采收、运输到加工、销售,整个产业化流程尚未建立成熟模式,与之相关的配套条件,如具体政策、国家及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等,目前尚有待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222214814.jpg
3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前景

3.1 油用牡丹自身的营养价值和特点符合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理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油的营养保健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33.87%,含油酸27.73%、亚油酸21.40%,多项指标甚至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7]。亚麻酸、亚油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修复功效;此外,亚麻酸还具有抗过敏、吸收紫外线、延缓细胞衰老、防止皮肤干燥等功效。3.2 适宜油用牡丹种植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科技支撑由于油用牡丹对土地的选择性不高,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耐荫等生长特性,宜林地,低产林、残次林,经济林(林下间作),荒岭薄地,可利用的沙地,平原农区沟渠路边房前屋后,退耕还林需更新的地块等都可以种植,并且完全可以做到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我国有25个省市区都是栽植油用牡丹的适生区,适宜种植油用牡丹的面积可达420万h㎡。另一方面,随着油用牡丹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科技部和很多油用牡丹产区都加大了油用牡丹新品种和深加工技术方面的科技投入,这就为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例如,我国牡丹之乡山东省菏泽市在牡丹饮品、牡丹食品、牡丹皂甙和牡丹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且2009年的“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研究”和“油用牡丹品种筛选及规范化栽培”这两项科研项目不仅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8]。3.3 有力的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食用油需求的提高和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不仅加大了对木本油料产业的重视,而且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2011年,卫生部正式批准将牡丹籽油列入新资源食品;2015年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800万h㎡发展到1333.3万h㎡,年产木本食用油150万t左右[9]。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为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微信图片_20201222214649.jpg
4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4.1 完善政策、资金扶持机制建议由政府牵头,引导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投入到油用牡丹的推广种植。政府要加大对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的扶持力度,带动地方投资和各类社会投资积极参与。支持主产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如各项造林补贴、低利率的贴息贷款等;对于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可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其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考虑到油用牡丹产业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银行可在贷款抵押、利率等方面适当给予优惠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早日推进。最后,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资金的使用与监督,做到专款专管、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搁置,切实用足、用好项目建设资金,保证项目的投资效果。4.2 加大科研力度、培育优良品种油用牡丹籽的产量、含油率、品质等直接决定了油用牡丹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优良品种的研发和培育尤为重要。必须加大科研力度,组织专业的人才队伍,开展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最适宜规模化推广的新技术、选育出优良品种。追求高产量、高含油率、高品质,才能为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供给。4.3 继续开展牡丹籽油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及牡丹籽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国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除牡丹籽油加工技术、装备的大力研发外,还有牡丹籽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整个牡丹籽产业链,特别是加工领域,才能得到规范,进而实现规模化推广。4.4 建立产业示范基地

集中资源,选择条件优、基础好的油用牡丹核心产区,从种植、采收、运输到加工、销售,以产业链思维建设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基地。逐渐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种植户、企业、经销商建立产业集群。争取在油用牡丹主产区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种植户为种植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稳定的从种植到加工的油用牡丹产业链[10]。

微信图片_20201222214643.jpg
5 结束语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虽然目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相信通过几年的统筹规划、逐步落实,油用牡丹产业必将踏上新的台阶,为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注人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2014-06-12)[2015-07-17].http://www.snly.gov.cn/info/1008/6778.html.

[2]陈慧玲,杨彦伶,张新叶,等.油用牡丹研究进展.湖北林业科技,2013,42(5):41-44.

[3]邓瑞雪,刘振,秦琳琳,等.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洛阳牡丹籽油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10,31(10):142-145.

[4]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等.牡丹籽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GC-MS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09,30(8):198-201.

[5]白喜婷,朱文学,罗磊,等.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食品科学,2008,29(8):351-354.

[6]张彦玲,郭青,陈香艳,等.山东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14-315.

[7]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等,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中国油脂,2009,34(7):72-74.

[8]刘萍,薛寒,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林业经济,2014(7):95-98.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2015-01-03)[2015-07-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3/content_9386.html.

[10]周琳,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世界林业研究,2014,27(1):68-7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县域观察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