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 13万公里行医路 –记赣县乡村医生黄为坤

行医32个春秋,出诊近5万次,行程13万余公里,从未向村民收过一分钱出诊费和交通费;

厚厚的几千张处方单上,小病、常见病没有一张诊费超过50元;

即使自己病重,听到村民一声呼唤,也毅然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翻山越岭直奔等待他救治的村民……

从赣县县城南行70公里,象鼻山下、坳背河畔,韩坊乡梅街村流传着许许多多乡村医生黄为坤的故事。这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乡村医生,从医32年,只为一句“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不离不弃”的承诺,用一份执著的坚守,走遍了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守护着每一位村民的健康,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和医者的神圣使命。近日,记者走进梅街村,聆听这名乡村医生行医路上的动人故事。

不懈学习,好医术赢得好口碑

5月16日午后,记者来到韩坊乡梅街村卫生所,听说黄为坤去出诊了,便寻着足迹跟了过去。雨后的太阳懒懒地照射着田间地头,初夏的小山村绿意葱茏,充满着清新的呼吸感,忽然一阵躁动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迎面而来的便是骑着摩托车的黄为坤。原来他出诊时接到电话,说有一位发热患者正在村卫生所等待诊治,所以待病人病情平稳后,便骑着摩托车匆匆赶回村卫生所。

在村卫生所,患者林振泉正在焦急等待,满头大汗的黄为坤顾不上喝一口水,便开始为他诊治。林振泉说,在梅街村,没有人不知道黄为坤,他医术好、开药便宜、见效快,村民们有什么不舒服,都习惯到他这里看病,一般的常见病几天就能解决问题。

以前的梅街村,居民分散、交通不便、医疗水平落后,村民们缺医少药,一点小病都可能久治不愈。1982年,背起药箱那天起,黄为坤便立志要改变这种情况,并承诺,只要村民需要,他便不离不弃。从此,小山村里便多了一个背着药箱的身影,不知疲倦地来回穿梭。

黄为坤知道,没有良好的医术,治病救人就无从说起,因此他时刻不忘“充电”,坚持学习各方面中西医治疗知识。如今,黄为坤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非常娴熟,对部分疑难杂症也有自己独到的治疗“秘方”。

上世纪80年代,村民黄若钱正值中年,因患重病被一家三级医院宣告治疗无望。其家属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黄为坤。经过黄为坤的精心治疗,一个月后,黄若钱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并看着儿子娶上媳妇、盖上房子、抱上孙子。“如果没有黄医生,我恐怕早在30多年前就不在人世了。”现已当上曾祖父的黄若钱,至今仍经常提起那段难忘的经历。32年来,靠着过硬的医术,黄为坤救治了许多如黄若钱一样的危重病人,在四邻八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哪家没有个夜半得急病的事,有黄医生在,我们就觉得安心,因为他医术好、信得过,所以我们不怕生病。”前不久,因高血压引发心律不齐得到及时救治的村民朱端钢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不顾安危,念疾苦处处施仁心

梅街村的村民都知道,不管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哪怕自己正生病,只要病人有需要,黄为坤都会立即赶到。他的妻子温水秀对记者说:“他去出诊,从不顾及个人安危,好几次都吓得我一身冷汗。”黄为坤却说:“这是我的职责,我能早到一分钟,就可以多争取一分钟的时间,为病人缓解痛苦。”

1987年夏天,黄为坤到坳背组出诊后返回村卫生所。当时,因连降大雨,通往村卫生所的两座木桥都被水冲走。想到还有几位病人在等待他诊治,来到河边的黄为坤便不顾危险,头顶药箱,走下齐腰深的水中强行过河。当时水深浪疾,突然大水冲来一根横木,将黄为坤冲出几十米开外。黄为坤一度陷入绝望,所幸他水性好,靠岸边的树枝抵抗疾流,几经艰险最终过了河。回到家中时,黄为坤的雨衣雨裤全被冲走了,只剩下宝贵的药箱。温水秀看着全身湿透的丈夫,心中一阵酸楚。

黄为坤自身多年患有胆管结石。2005年的一个冬天,黄为坤胆管结石梗塞并发胆绞痛、寒战,发热至40.5摄氏度,正在输液时,接到下旺组村民陈光亮的电话,说他妻子在家突然晕倒,希望黄为坤出诊救治。尽管家人极力反对,黄为坤却执意要出诊,懂他的妻子只得含着眼泪为其拔掉才输到一半的点滴,目送着虚弱的他骑上摩托车渐行渐远……待他出诊回来时,黄为坤连下摩托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家人才紧急将他送至医院进行手术。

手术持续了6个多小时,出院时主治医生特别嘱咐他要休息半年以上,因为在胆管内留有T型引流管,需每天冲管、定期更换引流袋,至半年后才可拔出,如中途脱落就意味着要再次手术重新放置。此时的黄为坤,从70公斤瘦到了50公斤,连走路都困难,然而就在回家的当晚,已有村民在卫生所等他看病。本着医者的职责,黄为坤坚持咬紧牙关给病人诊治、输液。

在那半年时间里,黄为坤是一个非常不配合的患者,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强忍病痛,冒着引流管脱落的风险,背着药箱来回穿梭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村民减轻痛苦。

“虽然自己是个病人,但在病人面前,我不能表现出胆怯和痛苦,因为我是医生啊,如果医生都不坚强,又怎么能让病人安心治疗?”黄为坤这话说得轻松,却让身旁的妻子温水秀听得眼泪汪汪,或许只有她才了解其中的艰辛与苦楚。

不多花钱,小处方守护贫苦人

彭金秀,就诊费9.7元;

彭关东,就诊费9.26元……

翻看着黄为坤近年来所开的厚厚的处方单,记者发现,他给小病、常见病患者所开的处方,竟然没有一张价格超过50元。

“村里的人过日子都不容易,所以能省的,我都尽量为他们省钱。这30多年,除了部分大病、重病患者,我的处方单大部分药费不超过10元,加上门诊统筹的9元,看一次病也就十多元钱。”黄为坤说。32年来,黄为坤给人看病,哪怕是骑着摩托车赶几个小时的山路,他也从未收过出诊费和交通费。

“有一次我妻子大半夜胃疼,黄医生出诊到我家,打了针又忙了几小时,他只收了5元钱,我都非常过意不去,但他就是不会多收。”村民廖四晶表示,在黄医生这里看病,从来不用担心多花钱。

32年来,黄为坤已记不清为贫困患者垫付了多少医药费。20年前,临村的特困户老朱不但小病小痛无钱医治,而且一家老小连饭都吃不饱,只能在黄为坤的卫生所赊账看病。黄为坤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深表同情,主动免除了老朱一家几年的全部医药欠费。黄为坤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哪能什么都为了钱,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也许医生的职责,能使黄为坤心中装下千千万万个患者,却难以装下自己的亲人。每逢万家团圆的日子,父母妻儿都在殷切期盼着黄为坤的归来,而他却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32年来,黄为坤不是在给患者看病就是在出诊的路上,几乎没有吃过一个完整的年夜饭,他的奔波,在不断兑现着当初的承诺,也温暖着乡亲们的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县域观察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